拆旧房农民工被砸死亡,面对悲愤的死者亲属和砸断腿的包工头,他如何调节纠纷?

“一个小案往往在一个家庭,就是一件“翻天”的大事,案件堆在法院是一堆纸,但堆在老百姓心中可能就是一座山。”在11月19日召开的“向榜样看齐铸政法铁军”河南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线上报告会上,龙山人民法庭庭长董王超讲述了他的的故事,“司法为了人民、心中装着人民,遇到不同的案件,要因人施策,真正实现案结事了,这是我一直坚守的理念。”在董王超的记忆中,有这样一起案件,马某原本承包村里35亩的河滩地,因种种原因承包期没满,土地就被收回,另承包给他人,持续多年信访,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。

通过多方走访、了解,董王超决定将马某80多岁的老父亲作为“突破口”,多次上门,与老人唠家常、摆事理。在取得理解后,乘机再劝说该土地的现承包人,并给予合理的补偿,矛盾迎刃而解。

现在,马某逢年过节都会给董王超发祝福信息,遇到法律问题,也都会找他咨询,一个“老上访户”变成了法律“宣传员”。

还记得刚开始当庭长时,有些群众觉得董王超太“年轻”,对他不太不信任,经常有人问,“你这么年轻,真是庭长?”

董王超却认为,谁说基层的庭长,就不能是年轻一代?谁说在田间地头,就不能做好理论研究?青年法官,既要传承“工匠精神”,身体力行办好每一起案件,让胜诉方服气,不是能耐,让败诉方也服气,才是本领。青年法官还要创新工作方法,扎根基层广阔天地,也会大有作为。

2018年8月,董王超办理一起农民工拆旧房、被砸死亡的案件。一边是悲愤的死者亲属,另一边是被砸断了一条腿的包工头,双方都情绪激动、互不相让。他们争议的关键是,包工头和死者是否存在雇佣关系,如果不查清事实,案件根本无法处理。

为了处理好这个棘手的案件,董王超决定让意见最大的包工头一方一起调查取证,让他见证办案过程,打消不必要的顾虑。

当天下午,时值高温酷暑,董王超带着工作人员和包工头的父亲李某一起驱车,分别前往三位证人家中调查案件事实。调查结束后,已到夜晚九点,李某亲眼看到了董王超的工作作风,对他的工作也给予充分的理解和配合。

最终,董王超依法对该案作出判决,双方都没有上诉,并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。

2015年任龙山人民法庭庭长至今,董王超共审结各类案件1500余件,无一错案,无一信访投诉,无一不廉洁问题反映,被群众誉为“放心庭长”。他还参与出版法学著作1部,先后在国家级载体发表各类理论文章30余篇,学术总字数50余万字,并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,个人三等功2次。

为了让每一起案件中蕴含的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看到,董王超一直坚守着传统民事法官的坚韧和朴实,“我是接地气的‘下里巴人’,但我也痴迷于理论研究的‘阳春白雪’,立志成为‘司法改革燃灯者’——邹碧华那样的法官,睿智而博学。”


拆旧房农民工被砸死亡,面对悲愤的死者亲属和砸断腿的包工头,他如何调节纠纷?-新闻资讯-姜太公网